《诗刊》所发卢山的诗,主题明确,但汉语并未受难2019去世的国家级干部

作者: 小吴 Mon Nov 27 14:14:17 SGT 2023
阅读(157)
诗刊》第19期“方阵”栏目,以“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,我们讨论一首诗都生成”为题,发表了卢山的7首诗。这组诗主题很明确,都与塔克拉玛干沙漠有关,胡杨是主角。《诗刊》所发卢山的诗,主题明确,但汉语并未受难2019去世的国家级干部图片来源于《诗刊》这组诗的第一首《一颗胡杨就是一座寺庙》,描述的对象就是胡杨。沙漠中的千年胡杨树,确实会给人以幽远的想象。卢山在这首诗里,将胡杨比喻为高僧,一座寺庙。这样的比喻,还是很贴切,也很形象的。图片来源于《诗刊》最后两句,“我惭愧于古老的汉语仍在受难/但笨拙的写作已抽出词语的新芽”,应该是诗意主题的升华。不过,这样的升华,值得探讨探讨。古老的汉语,“正在受难”,这让诗人很“惭愧”。这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?换个通俗一点的说法,这句话的意思就是:汉语已经很古老了,却仍在受难,这让我很惭愧,不过,虽然笨拙,写作出的作品已经让词语发出了新芽。这样一说,估计意思就有些明白了:卢山(至少是这首诗)是在试图把汉语从受难中解脱出来。为啥诗人突然冒出这样的想法?估计是受到了千年胡杨的启发。千年胡杨与古老汉语对应,沙漠中的胡杨与受难的汉语对应,蟠根虬结的胡杨与汉语新芽对应。“新生”,这是诗人所追求的目标,不仅仅是胡杨的新生,更是汉语的新生。卢山诗中这样的表达合不合适,这里就不仔细讨论了。不过,可以感觉出来,卢山对自己还是充满自信的,虽然只是抽出了新芽,但已经有了希望。这组诗的最后一首,是《戈壁滩的羊群》。虽然羊群是主角,但胡杨依然出现了,“它们一只只绕过胡杨林”、“塔里木有多少棵胡杨,有多少只羊”。在这一首诗里,戈壁滩有了生气,不再只有胡杨沙子,已经有人有羊群了。图片来源于《诗刊》总的来说,卢山这组诗还是不错的。就目前的诗坛来看,这组诗登上《诗刊》,是可以理解的。不过,汉语虽然古老,用不着惭愧,更没有受难。而新芽的出现,也未必是好事。不合适的新芽,其实是需要修剪掉的。